一、法律規定
- 依據《土地稅法》第28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:
土地增值稅的計算以「本次移轉時之地價」與「前次移轉時之地價」的差額為「漲價總數額」;「前次移轉現值」即為稅基。 - 依據《土地稅法施行細則》第35條及稅務實務:
若土地為法院拍賣取得,其「拍定價格」低於公告現值時,該拍定價格即被視為前次移轉現值,作為日後課稅基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二、案例事實
- 法拍買進價格明顯低於公告現值:
舉例,王先生以每坪2.8萬元購入法拍地,但公告現值為每坪5萬元。 - 高價出售引發稅負高漲:
王先生以6萬元售出,每坪帳面利潤為3.2萬元,但因計稅起點為2.8萬元(非5萬元),造成課稅所得大幅提高,稅金接近百萬元,壓縮了利潤。 - 未事先規劃稅務之風險:
投資人僅以表面價差衡量利潤,未注意稅務成本,導致實際收益大幅縮減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三、結論與建議
- 低價拍得土地者,日後恐須負擔高額土地增值稅:
當拍定價格低於公告現值時,雖取得成本較低,但未來因「前次移轉現值」偏低,致「漲價總數額」高,稅負加重。 - 需事先評估稅務風險及規劃轉售策略:
若未提前考量課稅基準與土地性質(如是否為免稅農地等),恐誤估利潤,甚至陷入虧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資訊來源: 新竹縣政府稅務局 新聞